查看新闻

这种虫子传播“新型艾滋病”!可能就在你身边,快自查!

发布者:新闻CIO 07月09日
116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531139437885631.jpg

小美:

你听说了吗,广州正全城悬赏找锥蝽,这种虫子能传播“新型艾滋病”!



1531139468524609.jpg小明:

啥?不会吧……

 

一说到艾滋病,无数人为之色变,生怕沾染上。但这次没必要过于恐慌哦,此“艾滋病”非彼艾滋病!

 

“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”相信不少人心头都充满了疑惑,甚至忍不住惊呼出声。

 

1531139516976831.gif

首先,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锥蝽!

 

1531139584326810.gif


锥蝽,俗称“木虱王”“接吻虫”,其成虫体长25mm左右,椭圆形,尾部尖或平,色黑或暗褐,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。

它们专爱叮咬人的面部,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,如唇部、眼睑等,是传播美洲锥虫病的主要媒介。

 

而美洲锥虫病因其在美洲的爆发形态

类似于早期艾滋病的传播,

且其确诊率低,无疫苗可预防,

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,

被人称之为“新型艾滋病”!

 

美洲锥虫病由克鲁斯锥虫引起,主要传播媒介为吸血猎蝽。

流行于中、南美洲,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,人口流动频率增加,这一疾病也由美洲,开始向亚洲扩散。

该病隐匿期长达20-30年,重症患者预后不良。 

2012年,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曾发文介绍,美洲锥虫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、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,病死率较高。

 

美洲锥虫有哪些症状?


 

急性期有发热、颜面水肿、淋巴结炎、贫血等。

慢性期常有心肌炎、心力衰竭、巨食管炎、巨结肠及肺、脑栓塞,猝死等发生。


美洲锥虫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?


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→锥蝽→人的方式传播;也可通过输血传播、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。

目前至少有40种已知的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。

 

如何预防美洲锥虫病呢?


△白色为锥蝽的卵

 

1.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,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,修复和更换屋顶等,或室内喷洒杀虫剂,可防止锥蝽在室内孳生和栖息。

2.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。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,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。

3.为避免输血传播,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,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: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。另外对献血者、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行血清学检查。

4.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。





来源:央视新闻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本站资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商家和网络平台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处理,已注明来源的转载,本站不承担任何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顺心宅 | 阅龙城




热门推荐

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就差您了!

打赏新闻

打赏说明:

1.您可以进行任意金额的打赏,打赏会从您的账户余额里扣除。

2.打赏后平台记录您终身打赏成就,并且进入好人榜排名。

3.打赏的资金我们将会累积,并全部投入公益行动。

填写打赏
  • 打赏金额

点评新闻

发布